1972年2月21日到28日借钱炒股配资平台,美国总统尼克松跨越太平洋访问中国,开始了他“改变世界的一周”,也开启了中美联手对抗苏联的进程,为新的国际格局和世界秩序奠定基础。
时过境迁,50年后的今天,中国与俄罗斯背靠背战略协作,联手反抗美国的霸权主义,维护国际公平正义。正如中国外长王毅在去年底时所说,“只要中俄肩并肩站在一起,国际秩序就乱不了,霸权主义就赢不了”。对此,美国只能望而兴叹。
今天,我们就来重温中美苏(俄)三角关系的演变。
对于访华的真实目的,尼克松本人有过非常清楚的阐述。根据解密的资料,在访华前夕,尼克松对自己的顾问约翰·埃利希曼说,改善对华关系,不是因为担心中国,而是为了针对苏联。说到底,尼克松就是想联中抗苏。
早在1967年,当时尚未担任总统的尼克松就在美国《外交事务》杂志上发表文章表达了他要改变对华政策的意向。他写道:“长期而言,我们完全无法承受将中国永远置身于国际大家庭之外的情况……只有中国发生变革,全世界才能安全。”
展开剩余75%尼克松到中国的时候,美苏冷战正从美攻苏守转为苏攻美守,且美国深陷越战泥潭。当时虽然中苏关系已经破裂,但苏联和中国都反对美国。
为了改变以上局面,尼克松想以某种方式在苏联和中国之间插入一个楔子,在东西两个方向给苏联创造两种战争的可能性,西部的北约军事集团威慑和东部漫长的中苏边境对峙,而且这样做能让中苏都有动力与华盛顿改善关系。
尼克松1972年初访华的时机很好,从国际上来看,那个时候中国和苏联变成了彼此的死敌,珍宝岛战争更是让中苏兵戎相见,苏联则威胁对中国实施核打击。美国很多人,不仅仅是尼克松,认为有机会把中国当作共产主义阵营里制衡苏联的力量。
从美国国内来看,当时美国深陷越战泥潭,国内反战情绪高涨,急需减缓压力。尼克松当时的当务之急是将美军体面地撤出越南,与此同时与中国建交可以让美国保持体面。而且,尼克松是中美关系“破冰”的最好人选。尼克松有着“反共斗士”的声名,这让他在与中国打交道时可以保持灵活务实,同时避免被指责为对共产党和共产主义软弱。
尼克松访华打破了中美关系长达22年的冰封,此后美国历届政府一直保持对华“接触政策”,直到2016年特朗普政府上台,中美关系直转之下。特朗普政府和现在的拜登政府都把中国定位为美国最大的战略竞争对手,对中国进行围堵遏制和极限施压,中美关系陷入两国建交后前所未有的困境。
随着中国的崛起和国际影响力的增大,美国认为对华接触政策失败了,因为中国没有改变成美国想要的样子。在美国有一些人开始反思尼克松1972年访华的意义,认为正是尼克松开启的接触政策,美国为自己培养了一个强大的对手。
然而,更多的人还是对尼克松访华做出积极评价。亲历尼克松和毛主席会晤,后来又曾担任美国驻华大使的温斯顿·洛德认为,尼克松访华是外交上的天才之举,因为由此带来了很多积极的成果。他说:“如果我们不对中国开放,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可能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与我们对抗。我们与苏联也不可能取得进展。我们可能会花费更多的时间来解决越南战争。”
确实,中美关系改善给美国带来了很多好处。尼克松访华后,苏联担心中美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对苏联不利,当时的苏共领导人勃列日涅夫会晤马上要求与尼克松举行峰会。1972年5月29日,尼克松访问了苏联,成为第一个访问苏联的美国总统。
尼克松访华不但为美国在冷战中对抗苏联增加了有力的砝码,最终获得冷战的胜利,而且中美关系的改善保障了亚太地区50年的和平。
当然,时过境迁,当年中美联合对抗苏联的中美苏三角格局,演变成了今天中俄战略协作对抗美国霸权主义的三角关系。
今天,在美国霸权主义的压力之下,不但中美关系出现恶化,与尼克松当初的愿望相反,中俄还站在了一起。在反对美国霸权主义的共同利益下,在双边合作不断向纵深发展的驱动下,中俄关系目前处于历史最好时期,双方都强调“中俄合作没有禁区,友好没有止境”。
2月4日,普京总统出席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并与中方领导人举行会晤,随后发表的联合声明中,中国首次与俄罗斯一起明确反对北约的继续扩张,而俄罗斯也与中国一起批评美国的印太战略,并明确表示“反对任何形式的台独”。
今天的中俄关系,让美国望而兴叹。今天的国际形势不似当年借钱炒股配资平台,美国没有机会在中俄之间插入楔子。
发布于:天津市